
请填写以下信息,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
11000
HI!
请填写以下信息,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
2025-05-30
「算力光网」纪实
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激光通信阶段性汇报
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,氦星光联参与的 "三体计算星座" 首批12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。
作为全球首个天基智能计算星座的核心组成部分,这批卫星肩负着构建千星规模太空算力网、实现星间高速激光通信与分布式在轨计算的重任,重点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回传慢、处理效率低的行业痛点,支撑天文探测、灾害预警等国家级应用。
卫星入轨后即启动全系统自检程序,其搭载的24套第四代激光通信终端已完成上电保温、解锁和自检步骤,目前所有星载终端均已进入稳定工作状态。
值得关注的是
卫星热控系统在极端环境下表现卓越——尽管设计工作温度为- 20℃,但在5月15日的轨道运行中,星载设备成功耐受住-28℃的超低温考验,超出设计阈值 40%。
这一突破得益于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分区式智能热控技术,通过动态调节相变材料与电热薄膜的协同工作,在确保功耗降低60%的同时,将关键设备温度稳定度控制在±2℃以内。
激光通信发射后整体测试步骤图
目前,卫星正按计划开展为期15天的调相工作,为下一步验证星间10Gbps、100Gbps双向激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性(最远通信距离达1500公里)、分布式算力调度算法的准确性,以及与地面站的实时数据交互能力做准备。
截至5月30日,所有终端已完成包括星敏、电机、快反镜、相机、EDFA等关键组部件的测试,参数指标达到预期。